中、小学生资助计划
评估方法
入息审查
- 学生资助处采用「调整后家庭收入」(AFI)机制进行入息审查,以评定申请人的资助资格及幅度。
- 「调整后家庭收入」机制所采用的算式如下:
- 家庭全年总收入包括申请人及其配偶的全年收入,与申请人家庭同住的未婚子女的全年收入的30%(如适用),以及亲友给予的津助(如适用)。
- 家庭成员通常是指申请人、申请人的配偶、与申请人家庭同住的未婚子女,以及由申请人及/或其配偶供养的父母。阅读更多
- 有关受供养父母的定义,请参阅「填写及递交综合申请表格须知」 SFO 75A(2)或「填写及递交电子综合申请表格须知」SFO 75A(E)。
- 由于家庭成员人数可影响申请家庭的资助幅度,申请人需提交有关供养父母的证明文件(如租单、住址证明或安老院收据等)。如申请人/其配偶向受供养父母提供全部生活费用,可提供银行过账纪录、受供养父母签署的声明书、由税务局发出显示有供养父母免税额的评税通知书或汇票等作为证明文件。如有需要,本处会为申请人办理宣誓声明。
- 二至三人的单亲家庭,公式中除数的(+1) 将会增加至(+2)。
资助幅度
- 下表详列2022/23学年的「调整后家庭收入」组别的资助幅度以供参考。请注意「调整后家庭收入」并不是家庭每月的平均收入。
2022/23学年的「调整后家庭收入」组别的资助幅度
2022/23学年的「调整后家庭收入组别」机制下介乎(港币) |
资助幅度 |
0 至 42,559 |
全额* |
42,560 至 82,295 |
半额 |
超过 82,295 |
不合资格 (申请不成功) |
- * 2022/23学年3人家庭和4人家庭可获全额资助的「调整后家庭收入」上限分别为港币51,523 元 和 47,402 元。就2人和3人单亲家庭而言,有关家庭会分别视为3人和4人家庭,以决定可获全额资助的「调整后家庭收入」上限及计算「调整后家庭收入」。
家庭成员涉及痼疾的医疗开支
- 患有痼疾或永久残疾家庭成员的医疗开支须附有1.4.2021至31.3.2022 期间的相关医疗单据方可获扣减。每名家庭成员可扣减的款额设有上限,2022/23学年的上限为港币22,300 元。